
春天里,大自然也顯熱鬧了。我不是音樂高手,但也略通曉一二。偶爾我也愛來一段歌曲,當然更多時候我是作為欣賞者來聆聽音樂的。大自然是個音樂天才,堪比莫扎特、貝多芬,因為他能夠奏出最美妙的音樂。且不論別的,單是蟲嘶蛙鳴就讓人陶醉。
我們如果不看日歷,能否準確地判定春天的到來呢?答案是肯定的。聽聽,夜晚四處的蛙鳴,你也會明白春已到來。著名氣象學家竺可楨先生告訴我們這是物候語。青蛙經過一個冬天的休眠,放聲歌唱新春到來。“呱呱,呱呱呱……”一整個夜晚都沒停過,此起彼伏。頭一兩個晚上會有人失眠,可是到了后來誰又不是伴隨著這一首催眠曲而入睡呢?
春光明媚,漫步于鄉間田野,可以看到色彩絢麗的花,油菜花、桃花、梨花……蝴蝶蜜蜂都趕集似的來忙活了,仔細聽:“嗡嗡嗡……”小蜜蜂一邊吟唱一邊采蜜,那樣子好像就是勤快開朗的姑娘在采茶。
池塘里不時會響起一兩聲清脆的“噗通”聲,那是幾條鯉魚在不安寂寞,也鬧騰了,這也預示新的魚寶寶降臨了。“嘎嘎嘎”小河里一群可愛的鴨子在追逐嬉戲,歡快的溪流且歌且行,把岸上行者的喜怒哀怨全部沖走。
轉眼,進入了夏季。蚊子出來了,世界上唯有它唱歌不是因為好聽而拍掌,實在是太難聽了,急著想要拍死它。夜里,不怕蚊子咬,就怕它總在耳畔縈繞,準叫你噩夢不斷。
我最喜歡在午飯過后小睡片刻,睡不著,那一定是被樹上的知了給攪渾的。其實怕熱的不止人,動物也是。要不然,蟬兒們一定也會躲在樹葉底下瞇上眼睛做個午覺的。它叫得一聲高過一聲,那正是對夏天最大的抗議。
夏天的夜晚,各種蟲子都飛出來好像是覓食,可是見到了家里的燈光,都飛進來了。幾只甲蟲扇動著膜翅,“哼哼”地圍著燈泡周旋,一不小心撞上燈泡,燙了一下,“啪”一聲重重地掉在地上,四腳朝天,怎么也翻轉不過來。一只蚱蜢飛進來,又想逃出去,卻蹦到了窗戶上,以為那是門,誰知再一蹦,撞上玻璃,就是出不去。反復蹦跳,都失敗了。窗戶上只留下“當、當、當”撞鐘的聲音。
“瞿瞿”,秋天大概是伴著蟋蟀們的這一種琴韻而來到人間的。幾場秋雨下過,地上的熱氣全被帶走,田里的蛙聲漸漸地斷續了,稀疏了,停了。幾只飛蛾“嗒嗒嗒”撲騰著翅膀產下卵,然后就銷聲匿跡了。
動物和昆蟲都仿佛被那一夜的大雪隱藏了。什么聲音也沒有,什么蹤影看不見,早已習慣了聽著蟲嘶蛙鳴入睡的人們,這時睡不著了。隱隱聽得遠處傳來一兩聲狗吠,那算是隆重的小夜曲。
責編:周媛
下載APP
分享到